数据显示,我国每10位孕妇中就有1人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威胁,重度病例可引发抽搐、胎盘早剥甚至母婴死亡。今天,我院新城产科病区为您揭开这一“隐形妊娠杀手”的真相。
妊高症≠普通高血压
这些关键区别要认清
妊娠期高血压:妊娠20周后,首次出现(以往没有高血压病史),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≥90mmHg,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,尿蛋白检测阴性。如果收缩压≥160mmHg和或舒张压≥110mmHg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。关键区别:
1、妊高症≠普通高血压:普通高血压患者怀孕属于“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”,妊高症特指妊娠诱发的高血压疾病。普通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是渐进过程,而妊高症患者因胎盘缺血引发全身小动脉痉挛,可能会在数日内急剧恶化。
2、妊娠期高血压≠妊高症:妊高症是总称,包括妊娠期高血压、子痫前期和子痫。子痫前期是妊高症的中度表现,子痫则是重度阶段。简单来说,妊高症是“高血压基础病”,子痫前期是“预警期”,子痫则是“危急并发症”。
3、子痫和子痫前期: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,指孕妇在妊娠晚期或产后出现抽搐、昏迷等危急症状,可能引发器官损伤甚至死亡。子痫前期则是其前一阶段,表现为血压升高(≥140/90mmHg)和尿蛋白异常,可能伴随头痛、视力模糊等症状,需密切监测以防发展为子痫。
预警信号:早期识别
这些症状可避免危险
孕妈妈产检时血压达到130/85mmHg以上应引起重视,但除血压升高外,更需警惕以下“红色警报”:
神经系统:持续性头痛、头晕、视物模糊、眼前闪光感;
消化系统:右上腹疼痛、恶心呕吐(警惕肝包膜下血肿);
泌尿系统:蛋白尿、甚至尿量突然减少(<500ml/天);
全身症状:突发水肿(特别是面部和手部)、体重骤增(>0.9kg/周)。
妊娠期高血压危害
1、胎儿的生长发育受限。妊娠期高血压全身小血管的痉挛,胎盘的供血不足,导致宝宝发育受限。
2、 胎儿容易出现早产。血压控制得不好,那么就有可能胎盘早剥,为了胎儿以及孕妇的安全,提前终止妊娠,造成早产。
3、胎儿易出现窘迫甚至是胎死宫内。
引起高血压的高危因素
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,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可能会增加。
年龄因素:年龄≥35岁更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。
多胎妊娠: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妇,身体负担较重,患病风险较高。
肥胖:孕前体重过重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,都可能增加患病几率。
既往病史:有慢性高血压、肾脏疾病、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,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。
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怀孕。
再次妊娠与上次妊娠间期>10 年。
膳食因素:高盐饮食;缺乏营养素,如蛋白质、钙、镁、锌、硒等。
预防策略:高危宝妈必看
1、高危人群早干预
初产妇、双胎妊娠、肥胖(BMI>28)、慢性肾病等高危人群,在专业产科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,甚至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。
2、生活方式管理
体重控制:孕中晚期每周增重≤0.5kg,控盐控糖、适量饮水;
运动处方:每日30分钟步行(心率<110次/分);
睡眠监测: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保证睡眠时间,确保深度睡眠≥4小时/天。
3、按时产检
孕20周后每2周检测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比值;28周后每周进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。
刘晓宇(新城妇产科病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