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15日   上一期  下一期  
06:人文视线
本版新闻列表
“一体双链三融合”:智慧赋能癌痛管理
肩上的责任 心中的温度
 
准印证号:苏新出准印 JS-C018  主管:徐州卫生局  主办:徐州市中心医院(原四院)
 
返回主页
字体: 放大 默认 缩小

肩上的责任 心中的温度

2025-04-15

何忠伟(2024级神经内科住院医师)

作为一名刚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到半年的神经内科医生,我的住培时光充满了新鲜与挑战。初入职场,站在病房的门口,内心满是忐忑与不安。白天忙碌查房、病例讨论,夜晚孤独值班、面对突发病情,这种反差仿佛让我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,我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。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刻起,我知道我的任务不仅是救治病人,更是在每一次治疗中,成为他们的依靠和希望。

初到病房:紧张与陌生

初入住培的前几天,看到病房里的患者,我的心里充满了紧张和无措。对于刚刚走出校园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我们来说,面对这些真实的病人,所有理论知识瞬间变得苍白无力。

那时的我,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低着头,认真地写病历,跟着带教老师一起查房,学习他们如何与患者沟通、如何理清病情演变发展。记得在第一次参与查房时,带教老师让我简单汇报患者的基本情况。面对着那位因为脑出血而昏迷不醒的患者,我竟然一时无法组织语言。所有的医学术语似乎都不再重要,我深刻意识到,自己不仅仅是在学知识,更是在承担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
还有一次,我们走进病房时,病床旁边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家,她是患者的妻子。她的眼神中满是疲惫和焦虑,紧握着丈夫的手,仿佛唯一能够支撑她力量的就是这只温暖的手。我简单介绍了病情后,看到她眼中的失落与无助,那一刻,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医生不仅要治疗患者的疾病,更要抚慰家属的心灵。

患者与家属:从困惑到信任

在我作为住院医师的培训过程中,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患者,其中一位阿尔茨海默病的老爷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刚开始接触他时,老爷爷的病情十分严重:他时常忘记回家的路,忘记自己亲人的面容,甚至不清楚自己身处何地。面对这种困惑与迷茫,暴躁的情绪让他难以与人顺畅沟通,日常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。每当看到他那无助的眼神,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起来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我时常感到自己的无力。对于复杂的阿尔茨海默病,我能提供的帮助似乎总是有限,尤其在看到老爷爷的病情毫无起色时,我内心充满了挫败感。那种无法为患者带来明显改变的无奈,让我感到自己像是无能为力的旁观者。

然而,幸运的是,在主任的带领下,我们为老爷爷实施了“颈深部淋巴管-静脉吻合术”。术后不久,奇迹般的变化开始出现——他的认知功能逐渐得到恢复,记忆也明显好转,原本陌生的面孔变得清晰可辨,他不再迷失在自我与现实的边缘。更让人欣慰的是,他能够重新认出亲人,自己穿衣服,开始恢复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。看着老爷爷病情渐渐好转,那份难以言表的喜悦与感动在我心中涌动。

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医学的力量。我见证了医学不仅是对病痛的治疗,更是对患者尊严与生活质量的重塑。作为医生,我们或许不能立即治愈所有的病痛,但我们能在患者的困境中,成为他们的依靠,给他们带来希望,或许这也是对医生存在意义的另一种阐述。

在这段过程中,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使命。医学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更需要我们在面对患者的痛苦时,保持温暖与耐心。

不断成长:责任与使命

随着住院医师培训的深入,我逐渐从最初的迷茫和不安中走了出来。虽然每天都有许多挑战,患者的病情不断变化,治疗的方案层出不穷,但我已经能够从容应对。我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,操作技能逐渐提升,最重要的是,我对患者的关怀与责任感愈发强烈。

我逐渐明白,作为一名医生,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术多么高超,而是能否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,能否用真诚的心去感知他们的痛苦与期盼。我知道,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会面临必威体育最新版下载的挑战与考验,但我也相信,这份职业赋予了我无法替代的意义和价值。

字体: 放大 默认 缩小
 
Copyright Reserved 2007 徐州市中心医院(徐州四院) 版权所有
本报地址:徐州市解放南路199号(徐州市中心医院行政办公楼六楼)  邮编:221009
编辑电话:83956060  投稿邮箱:xjkyb@126.com  网址: